
科學技術平臺
- 分類:英力平臺
- 發布時間:2021-05-07 13:52:29
- 訪問量:0
“技術銀行”定位是英力公司的一大特色,它是學研產資源的整合器,通過技術中心這一載體和企業化運作,既可以系統地進行科學研究、技術積累和技術創新,又可以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儲備”功能;“技術銀行”為企業提供符合可持續性發展要求的高新技術及實用技術,具有“借貸”功能;通過對社會的服務使 科學轉化為技術,技術轉化為產品,產品轉化為商品,企業及個人的價值同時得到了實現,凸現出“兌現”功能。
學和研是投入,是無中生無和有中生無的過程;產是實現,是有的產生和無的逐級放大過程,是無中生有的過程;學研產組成閉合的價值鏈,可以進行價值的傳遞、循環,同時價值也不斷增值和放大。
科學技術平臺 Technology
科學和學者是“學”的主體,學者主要整合知識,發現是學者的興奮點之所在。 |
鑒定會上兩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 |
尹應武董事長為中國教育電視臺錄制《中國MBA經典案例》實景 |
技術講座 |
英力公司的許多主研人員曾在生命化學、生命有機磷化學、有機合成等領域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有許多重要發現。尹應武博士師從趙玉芬院士期間,首次發現了N-磷?;被岬奶厥饣钚?,發明了磷酰氯 在水中一步合成磷?;被岬男路椒ㄒ约傲柞;被岬暮铣晒に嚭头蛛x方法;發現了N-磷?;z氨酸、蘇氨酸等的磷上酯交換、磷?;鵑→O遷移、成 肽、成脂、水解、去磷?;淖陨砘罨瓦溥虼呋罨磻?,提出了五配位五元環混酐中間體反應機理。為N-磷?;被崮P汀鞍踪|核酸共起源模型學說的 提出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發現了負離子快原子的轟擊質譜是鑒定磷?;被岷突旌习被岬挠行У氖侄?建立了適合5類化合物的 P NMR化學位移與結構關系的經驗公式。
將NMR 、GC-MS 、HPLC-MS 、FT-IR、 FAB-MS等現代分析技術創造性地運用于反應過程的機理、選擇性、動力學、溶液構象、競爭反應、反應質譜、增敏研究和混合物分析中化合物的確認等方面, 解決了跟蹤化學反應及分析反應混合物的難題,建立了定量或半定量的動態研究法,并成功地運用于反應過程的跟蹤、反應選擇性的研究、合成條件的優化、萃取劑 的選擇與分配比的測定,產物純度的檢驗及復雜混合物的分析等。這些創新的研究方法在公司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N-磷?;被崮P?蛋白質核酸共起源
培養大學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并把公司建立成能提供很好軟硬件平臺的培養基地也是英力公司的一大亮點。這種結合架起了學研產的橋梁,同時也解決 了學生的研究課題緊密結合實際的問題,其中的優秀畢業生又可以源源不斷地充實到英力“技術銀行”中,無適應期地成為公司的技術中堅。
田金平 2000.3~2004.1 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研究生,在導師尹應武教授的指導下在英力公司對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進行了大量有益地探索,提出了原始條件下氨基酸成肽的可能途 徑。發現在微波作用下,“氨基酸~磷酸鹽~鎂離子”的體系中可以實現氨基酸成肽及磷酸鹽聚合再生的循環過程,只需要輸入微波就可能源源不斷地生成肽,并推 斷這也許是化學進化過程中氨基酸成肽的可能途徑,這對生命起源的探索及開發新的肽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發現電解質對氨基酸類化合物的 C NMR自旋-晶格弛豫有顯著的加速作用,創立了氨基酸類化合物的 C NMR定量新方法。
鎂離子、微波作用下氨基酸成肽及磷酸鹽的活化與聚合再生的循環過程
· 趙萍 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研究生。在導師尹應武教授的指導下在英力公司對有機電化學產業化的各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研究,試圖找到克服有機電化學反應工業化 技術瓶頸的解決方案。以電解氰化合成a-氨基腈的反應為研究模型,通過對電流和陽極電位、溫度、原料濃度、溶劑甲醇比例和氰化鈉濃度條件考察和優化,找到 了高收率獲得a-氨基腈的電解條件,選擇和控制合適的陽極電位(而非恒流和恒槽壓)是提高有機電化學反應選擇性的關鍵,此結果可以大大推動有機電化學的產業化。
· 孫宏濱 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研究生。在導師尹應武教授和華瑞茂教授的聯合指導下對過渡金屬鹽存在下丙烯酸的酯化反應進行了創新性研究,發現了一種酯化或酯交換反應的新型無機鹽催化劑。具有易溶于體系,室溫或較低溫下可很好反應,丙烯酸雙鍵不聚合,酯化收率較高,催化劑可回收利用等特點??赏_發出環境友好的酯合成的催化新技術。
· 謝增勇 1999.9~2002.6 西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精細有機合成專業碩士研究生。在羅必奎副教授和導師尹應武教授的指導下,研究了以手性農藥R-甲霜靈為代表的手性氨基酸的不同合成工藝,對R-甲霜靈不同合成路線進行了經濟技術評價,提出了R-甲霜靈經濟實用的工業合成方法。建立了手性氨基酸的外消旋化技術和有效的中控分析方法。
· 栗云天 1999.9~2002.6 清華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導師尹應武教授的指導下在英力公司通過大量的實驗提出并證實了微波對化學反應的顯著非熱催化作用,研究還發現微波和酸性活性炭的聯合催化作用可以大大加速酯化反應速度,提出了新的微波催化合成工藝,該工藝具有新穎性、實用性和先進性, 具有產業化價值。論文發現微波作用能促進聚合磷酸鹽和鎂離子作用下氨基酸的成肽反應,這一發現對生命起源中化學進化過程有重要揭示作用。
· 郭清斌 清華大學環境系碩士研究生。在導師尹應武教授的指導下對水楊酸和亞氨基二乙酸的清潔生產工藝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在英力公司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實驗進一步提出并證實了微波對化學反應的顯著非熱催化作用,對傳統的微波熱催化理論進行了挑戰。提出了微波在化學反應中的非熱效應主要在于微波提供給反應物分子能量是非熱形式。建立了熱化學反應與微波反應的聯合速率表達式:
k=A·exp(-ΔG/RT)·exp(-ΔG/RM)
其中M是與T類似的能量表現形式,在數值上與微波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等微波自身的性質相關,并且是可被定量和測量的;A與阿累尼烏斯公式中的指前因子在數值上并不一致,對于不同的反應體系,A對微波的響應也不同。
提出了體現微波催化作用的弱微波概念——每分鐘加熱介質溫升低于1℃,并用弱微波的方法進行了表達式的實驗證明。
· 陳志宏 1997.9~2000.7、蔡鵬 1998.9~2001.6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碩士研究生;邢少龍清華大學化工系在讀碩士研究生,在導師尹應武教授和段占庭教授、王金福教授的聯合指導下在綠色化學工藝和工程的結合方面做了大量創新性研究,涉獵氣液或氣液固連續多相反應、氣體連續吸收和精制,醇酸連續酯化及精制、工業廢液連續精餾分離、熱敏物質連續反應與提純、CO2加H2生成甲醇和CO2與H2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等多種化工過程。在連續化及綠色技術產業化方面成果豐碩。
· 高 峰 1999.9~2002.7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高分子材料及化工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在英力公司趙文超高工、導師尹應武教授和郭寶華教授的聯合指導下在英力公司通過對紫外光固化著色 油墨的研究,找到了改善UV固化涂料/油墨體系漆膜力學性能的多種有效途徑,這些研究成果對于各類UV及可見光固化涂料/油墨的開發應用具有重要的參考和指導作用。
· 查 萍 1999.9~2002.7 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在英力公司趙文超高工、導師尹應武教授和白新德教授的聯合指導下,將紫外光固化技術應用于皮革表面的涂飾作為研究課題,在英力公司開發出了表面光澤度高、耐曲折、耐干濕擦、透氣性好的環保、節能、涂層表面性能優異的水性和油性光固化皮革涂飾劑,總結出了光固化涂料各個組分對涂層性能的影響規律。
未經涂飾的皮革表面形貌 (2000×) |
涂飾PUA的皮革表面形貌 (2000×) |
涂飾熱固化配方的皮革表面形貌 (2000×) |
· 李鋼橋 1999.9~2002.6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氣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許向陽博士、導師尹應武教授和黃益莊教授的指導下,設計了一個Profibus基本系統,在此基礎上實現了Profibus協議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及FDL服務。用單片機實現了Profibus從站,在PC機串口的基礎上實現了簡單的 主站,按Profibus物理層的協議把這些站連接在一起,這個連接的Profibus有效性能得到保證。
· 王 展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在讀碩士研究生。在黃歧善博士、導師尹應武教授和陳強教授的聯合指導下,對英力公司發明的YL-1型高效低能耗軸流式攪拌槳的攪拌效果 進行了定量評價,證明了英力攪拌槳比渦輪槳節能一半,混合效果優于雙層攪拌槳.在此基礎上采用標準構型,選用不銹鋼材料, 嚴格校核了輪轂和葉片,考察了葉輪的加工方法和聯結形式,提出了更新的葉輪攪拌器。
· 李 瑞 天津大學工學博士 2002.4進入海淀區博士后流動站,現為英力公司在站博士后,在導師尹應武教授和金涌院士的聯合指導下,參與了CO、H2一步法合成 二甲醚產業化項目的工程設計和3000噸中試基地的建設工作。著重對合成氣反應后的二甲醚、甲醇和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氣、水等高溫高壓低濃度產 品的混合氣體的吸收、分離和精制工作。配合英力燃化和清華化工系在二甲醚的工程化和產業化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師于吳敏生教授的碩士研究生王海、郝宏偉通 過與英力公司尹應武教授的合作與聯合指導,功率超聲波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污染控制手段可用于降解工業廢水方面取得進展。用7MHz的高頻超聲波對廢水中 氯酚類物質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對降解效果、降解反應過程、反應機理、影響降解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通過學生的培養和各方英才的匯聚,一系列科學發現和創新方法的建立使英力公司在科學領域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奠定了英力公司高起點研發的科學基礎。
導師和學生們 |
田金平博士答辯 |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9053360號-1 技術支持:中企動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