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大學科技處處長黃加棟帶領各學院專家教授 共11人專赴北京紫光英力公司考察交流活動紀要
- 發布時間:2021-09-29 16:39
濟南大學科技處處長黃加棟帶領各學院專家教授 共11人專赴北京紫光英力公司考察交流活動紀要
【概要描述】濟南大學科技處處長黃加棟帶領各學院專家教授11人2021年9月14日-15日專赴北京紫光英力公司考察交流
- 發布時間:2021-09-29 16:39
2021年9月14日-15日,在濟南大學科技處處長兼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室主任黃加棟組織和帶領下,濟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工作辦公室主任兼人力資源處副處長王曉真,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學科學位辦主任李樹生,濟南大學科技開發與成果轉化科科長于政宇,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李村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與性能研究;催化劑設計、制備及應用),濟南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孟慶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綜合自動化系統、現場總線技術),濟南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江成世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具有抗腫瘤、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及抗菌作用的先導藥物活性小分子天然產物的合成與結構修飾、基于結構的酶抑制劑的合成),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楊成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鋰電池碳酸烷基酯類電解液合成、超低溫綠色柴油、生物基碳微粉燃料電池),濟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何飛副教授(主要方向:生物質能綜合利用),濟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圖像處理、遙感),濟南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邊振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水土流失監測、生態監測),共計十一位領導專家于9月14日下午專赴北京紫光英力公司北京總部進行了考察交流。
北京科技大學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北京科技大學山東金屬材料研究院院長孫毅博士,北京理工大學許向陽教授(化工自動化控制專業,原公司副總工),北京林業大學李瑞副教授(化工分離專業、原公司博士后)、北京紫光英力公司董事長、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尹應武博士及公司各部門負責人、廈門平臺的郭偉博士、任毅華博士、谷傳濤博士及武夷山院士工作站、四川羅江現場的相關項目團隊成員先后參加了二天的現場或線上的項目交流會議,尹應武教授全程參與了接待,并主持了交流。
9月14日當天下午,領導專家一行便不辭辛勞趕到了公司總部交流參觀。尹應武教授向客人們詳細介紹了公司的創立及發展歷程,實驗室功能及項目開展情況、重大創新性成果的開發及應用情況,并就成立《濰坊科技創新成品智造中心》的總體戰略,發展布局,實施計劃及分層次、步驟、技術領域的方案進行了系統匯報,獲得了與會專家的熱烈響應和認可,各位領導專家們提出了不少重要信息,匯集了廣泛的切入點,形成了基于項目亮點爭取創建系統支持平臺,突出重點,形成支點,以點帶面,開拓市場化創新之路的工作思路,使建議書的內容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9月15日,尹應武教授又分別作了《過程強化及三廢資源化技術、裝備及產品》及《生態產業鏈與綠色新產品》兩個專題報告,雙方團隊結合自身專業及目前開展的工作通過現場及線上又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交流。大家認為,雙方的合作共建“科技創新成品智造中心”將會更有力地推動產教融合、校地融合和校企融合,開創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綠色通道和落地平臺,破解“一公里”難題,實現“半成品”的“成品化”。通過結合創新成果及實際應用場景的實訓平臺創建及“企業醫院”等技術服務方式,可以有力推進企業現有裝置及新建裝置的節能減排、“碳中和”及大型化、連續化、智能化及車間無人化,充分帶動化學化工、機械制造、自動化與電氣工程、水利與環境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與工程等學院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教融合。
借助模擬“龍卷風”過程強化技術及高效節能裝備,可以開發大批針對具體應用場景的高效節能裝備體系,推動現有生產裝置的大型化、連續化和智能化,實現對大批機械攪拌的替代,開發出高效節能發酵、污水處理、海洋牧場等大水體增氧裝置,開發推廣適合微納米材料系列新產品。相關工藝技術及配套裝備系統可作為治療一直困擾企業環境制約、能源成本高企、“三廢”處理成本高,發展面臨 “天花板”的一劑“良藥”,可以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推動燃煤鍋爐、窯爐煙道氣的深度治理及煙道氣資源化合成純堿、納米碳酸鈣、硫酸鈣、硅酸鈣零、一、二、三維形貌的高性價比原材料的工藝、工程、裝備、智能控制及復合材料開發,可為化學化工、材料、機械制造、水利環境、自動化與電器工程等專業的師生提供真實的應用場景及大量實際課題,可以重點對接海鹽集團。
生物質分拆解聚、分級及全價利用的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產品樹”的培育,可進一步強化山東省制漿造紙的優勢地位,促進鹽堿地等荒漠治理與生態修復,開發利用好秸稈等生物質資源,助力壽光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提質增產增效,帶動化學化工、機械制造、生物科學、信息農業科技等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
獨創的草酸不對稱酯產品系列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安全清潔新燃油及最佳的線下能源載體。創建中試示范平臺可以為濰坊石油煉化企業開發清潔車船用油、工業和民用燃油提供高性價比產品新體系,可以促進鋼鐵企業的“三爐氣”、氫能源、生物質能源的低成本高效轉化和儲存,同樣可以帶動化學化工、機械制造、智能控制等濟南大學多個專業的科技創新,高含氧燃油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壓縮比提高熱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可與濰柴集團緊密合作…….
15日晚九點過,專家們匆匆離開了北京,連夜返回了濟南。雖然只交流二天,但大家找到了許多契合點,感覺收獲滿滿,對合作充滿期待和信心。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9053360號-1 技術支持:中企動力北京